金属漆作为一种装饰性油漆,因其特殊的光学性能,在汽车装修行业使用的非常的广泛。但金属漆在涂装的过程中,由于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视觉上的色差,影响整体的美观。本文介绍了多角度色差仪在金属漆补色色差测量中的应用。
1.喷涂环境影响
对于金属漆喷涂来说,由于金属漆本身带有的各类化学元素并不稳定,所以其颜色也会受到环境影响,不同的环境因素对金属漆颜色深浅有着直接影响。在汽车补漆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则会降低颜色深度;反之,温度过低会提升颜色深度。此外,气候也会对金属漆造成影响,晴朗的天气中,金属漆的颜色会更浅(主要是受到紫外线的影响);而在阴雨天,由于紫外线较少,此时的金属漆颜色会更深。
2.油漆产品的影响
不同厂家所提出的金属漆的材料配比不同,所以上在功能、施工方面也存在着些许差异。在汽车补漆当中,很多汽车出现颜色差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产品差异造成的结果。
3.油漆漆黏的影响
金属漆黏度越稀,最终补漆的颜色越浅,这是因为金属漆中的分子密度小,所以在颜色上更加浅淡;反之,黏度越高,补漆的颜色就越深,金属漆中的分子密度大,因此显得颜色更加深沉。
4.油漆调色工艺的影响
在金属漆调色施工当中,需要在充足的阳光下观察涂膜的闪光度、涂膜颜色、侧面反光度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金属漆颜色差的主要因素,调色是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如果调色工作不到位,想要在后续施工工艺中弥补色差十分困难。
5.喷涂工艺的影响
在施工的过程中,金属漆的闪干时间、喷涂距离、喷涂膜厚度等的都会对金属漆的颜色产生影响。如果闪干时间越长,则颜色越浅;闪干时间越短,颜色越深。喷涂距离越远,则颜色浅,这是因为远距离喷涂会让金属漆喷涂表面更大,因此分子密度更小;近距离喷涂,则颜色深,相比远距离喷涂,在喷涂量相同的情况下,喷涂面积小,所以分析密度大。喷涂膜厚度越大,颜色越浅;喷涂膜厚度越小,颜色越深。
传统汽车油漆色差检测主要采用人眼目测法。由于人眼的结构是复杂的,视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包括视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而视觉最敏锐的地方则是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域。锥体细胞是明视觉器官,在光亮条件下,椎体细胞能够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杆体细胞是暗视觉器官,只在较暗条件下起作用,不能分辨颜色和细节。有色人种与白种人的视网膜色素略有差异,这对明视觉的光谱感受性也许存在影响。同时,由于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黄色素随观察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致使对蓝光的感受性降低,所以,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观察者对颜色的感受都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人眼看到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受到光强度的影响。在光强-波长的光谱上除了572nm(黄)、503 nm(绿)和478nm(蓝)是不变的颜色外,其它颜色在光强度增加时,都略向红色和蓝色变化。因此,尽管目视检查法更为常用,但主观误差大,极易受外界照明条件及观察者心理、生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颜色不能进行精确量化的描述和测定,只能进行粗略的估计,对与标准比色液色调不一致和限度边缘的样品基本无法判定,因此而造成的结果判定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更加客观,且对汽车油漆色差进行量化,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企业开始使用多角度色差仪。多角度色差仪测量,仪器显示的角度是人射光在物体表面反射后的光线与观察者视线在产品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在仪器里,不同的观察者位置均布置有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接收光信号,转化计算得到具体的数值,因此可以通过一次测量得到多个角度的测量数值。常用的角度为15°、25°、45°、75°和110°。
在使用多角度色差仪测量汽车油漆色差时,首先测出待测光的光谱分布或试样的光谱反射率,然后通过计算求出色度值。不过,随着观测角度的不同,车身汽车油漆的颜色也有较大不同,先进的多角度色差仪采用D65光源(标准日光,色温为6500K)单方向(45°)照明,可从5个角度同时测量汽车油漆涂装的颜色。
15°视角测量为高光泽色,该观测方向接近镜面反射,颜色受油漆内金属絮片影响很大。在110°视角测量时远离镜面反射,可排除大部分金属絮片的影响,测量结果显示样品漫反射颜色,即颜料本身的颜色。
15°和25°的色差测量结果,主要反映明度差,即金属絮片大小及排列方面的差异;75°和110°的色差测量结果,主要反映色相偏差;由于45°是人眼看颜色的最佳角度,因此,45°的测量结果较好地反映人眼的视觉效果。
通常以25°、45°及 75°的色差测量结果作为色差的衡量指标。先将颜色标准样板的色度值输入到色差仪中,并以此作为基准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即为车身某点与颜色标准样板的色差值。具体的测量步骤如下:
1.定义测量点,选取和目视评价相同的点做测量,多角度色差仪有人射光角度要求,测量时需要定义人射光方向;
2.将仪器进行校准,主要校准黑白标准板;确保仪器测量误差最小化。
3.在标准色板上取标准值,取值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标准板上测量同一个点20次,每次测量5个值,将得到的值取平均,作为标准值。注意,100个数据中,如果差异过大,波动大于0.2,则需要将不合格点去除,或者重新测量后取均值。
4.测量取值并记录数据。如果只考核△E,那么只需要记录△E值即可。为了更准确反映实际偏差,可分别考核△L、△a和△b值,并且记录不同角度的数值。
5.结果分析。如果只考核△E值,一般选择0-0.5范围作为合格限。0.5-1.0微小差异,有些可接受。1.0-2.0,中等差异,特定接受。2.0-4.0,差异,明显差异,特定接受。4.0以上,不接受。也可计算各个角度的△L、△a和△b值,通过比对接收限,计算出合格率,以此来判断是否合格。